QX∕T 341-2016 降雨过程强度等级(气象)

ID

0180FE9863B54630BFCFFFB762ED875F

文件大小(MB)

0.4

页数:

12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8-27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07. 060,A 47 QX,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,QX/T 341—2016,降雨过程强度等级,The intensity grade of rainfall process,2016-09-29 发布2017-03-01 实施,中国气象局 发布,QX/T 341—2016,目 次,前言.n,范围. 1,2术语和定义. 1,3降雨过程强度等级划分 .. 1,4 RSI/ RPI计算方法 2,参考文献. 6,I,QX/T 341—2016,-xj— —i—,刖 百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345)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国家气象中心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王莉萍、王秀荣、王维国、张立生,n,QX/T 341—2016,降雨过程强度等级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降雨过程强度等级划分及其计算方法,本标准适用于单站和区域降雨过程的监测、评估及服务,2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2. 1,降雨量 rainfall,从天空降到地面上的雨,未经蒸发、渗透、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,注:以毫米(mm)为单位,2.2,降雨过程 rainfall process,单站或区域降雨开始到降雨结束,3降雨过程强度等级划分,利用240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雨量(前日08时至当日08时、前日20时至当日20时),基于降雨,强度、覆盖范围、持续时间三个指标,计算单站/区域(需设定)降雨过程强度指数(RSI/ RPD,根据降雨,过程强度指数划分为特强、强、较强、中等和弱五个等级,见表1,表1降雨过程强度等级划分表,降雨区降雨过程强度指数值降雨过程强度等级,单ー测站,特强(I级),4VRS/48 强(E级),8VRS/&12 较强(出级),12VRS/&16 中等(N级),RSI>16 弱(V级),区域,14RP/&12 特强(I级),12VRP/424 强(E级),24VRP/&36 较强(n!级),36VRP/&64 中等(N级),RPI>64 弱(V级),1,QX/T 341—2016,4 RSI/RPI计算方法,4. 1降雨区划分,利用800 mm年平均降水量值(AAR)和百分位数95%对应的日雨量(DP*% )划分全国降雨区,800 mm年平均降水量界线利用气候标准值30年降水观测值计算;日雨量(>0. 1 mm)按百分位法,从,小到大排序,取百分位数95%对应的值,见表2,表2降雨区的划分标准,降雨区划分标准,1区AAR <800 mm 且 DP95% <20 mm,2区AAR >800 mm 且 DP95% <35 mm,3区AAR V800 mm 且 DP95% 220 mm,4区AAR 2800 mm 且 DP95% >35 mm,4.2 降雨过程,单站降雨过程:单站日雨量达到表3标定区间的第一天计为单站降雨过程开始,最后一天计为单站,降雨过程结束,区域降雨过程:设定区域内5%以上的测站日雨量达到表3标定区间的第一天计为区域降雨过程,开始,最后一天计为区域降雨过程结束,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降雨过程为弱降雨过程,4.3 降雨过程评价指标计算,4.3 . 1降雨强度(R)计算和指数划分,降雨强度(R):日雨量达到表3标定区间的测站日最大雨量和过程平均日雨量的加权,ァ,切丒 内(ム丒): + (1 — w) X 2 (?一;—).,R =——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 — (1),n,式中:,W —权重,区域降雨过程中取0.5,单站降雨过程根据当地情况可作调整;,n 按照4. 2区域降雨过程定义选取的测站个数,オ取值范围[1,"コ;,「皿丒—按照4. 2区域降雨过程定义选取测站的日最大雨量值,单位为毫米(mm);,To 降雨过程持续时间,单位为天(d), d取值范围ロ,夏コ;,rd —按照4. 2区域降雨过程定义选取测站的日雨量值,单位为毫米(mm),对降雨强度 指数(I )划分见表3,2,QX/T 341—2016,表3降雨强度指数划分表,降雨区降雨强度指数(D,降雨强度(日雨量,R),mm/ d,1区,1 >40. 0,2 30.〇.39. 9,3 20.〇.29. 9,4 10.〇.!.9. 9,2区,3区,1 >80, 0,2 60.〇.79. 9,3 40.〇.59. 9,4 20.〇.39. 9,4区,1 >100.0,2 75.〇.99. 9,3 50.〇.74. 9,4 25.〇.49. 9,4.3.2 覆盖范围(Cp)计算和指数划分,降雨覆盖范围)为达到表3定义的降雨强度的测站占设定区域的比例,CP =る ⑵,式中:,n —按照4. 2区域降雨过程定义选取的测站个数;,N—设定区域测站总个数,对降雨覆盖范围指数9)划分见表4,表4降雨覆盖范围指数划分表,降雨区覆盖范围指数(C),覆盖范围(Cル),%,区域,1 *70,2 4〇.69. 9,3 2〇.39. 9,4 <20,4.3.3 持续时间(式)计算和指数划分,降雨持续时间(夏)为4. 2定义的单站或区域降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,To = Te-T, + 1 (3),式中:,3,QX/T 341—2016,Te —降雨过程结束时间(公历日期);,T,- 降雨过程开始时间(公历日期),对降雨持续时间指数(T)划分见表5,表5降雨持续时间指数划分表,降雨区持续时间指数(.,持续时间(丁。),d,1区,3区,1 >6,2 4.5. 9,3 2.3. 9,4 <2,2区,4区,1 >7,2 5.6.……

……